「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
當他攤開手心,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」──廖筱安〈父親是臺北的戀人〉
非常口語,例如:
「再纏綿的情人
收工之後也得,道別
下班後父親拖著身子,像是遊子拖著行囊返鄉」
因為描寫對象的關係,所以這樣口語的形式,與內容是合一的。只要在適當的地方晃一下文學語言的刀,就足夠了,不用整首炫光到出水。
結尾不太懂,是因為睡醒的父親有精神,或因為敘述者不願相信父親老了?無論如何,結尾有趣的是,詩人講了個A方向,但卻指涉多種可能的這件事。
★ 創作螢光筆
☆ 不一定要求漂亮、令人驚豔的比喻。描寫相對樸實的內容時,選擇相對樸素的語言形式,多一點較日常、親人的比喻,或許更有情感威力。
☆ 將台北擬人化,讓父親主角與之互動如戀人,這樣的互動就有了情感張力。
☆ 前半段選擇的象徵是都市旅人,後半段以作夢的方式連結到山的象徵。
☆ 譬喻的動詞都有一種「延伸、舒展」的動態感。或許在先有了故事框架之下,挑選動詞時也會有一定的動詞同質性,這樣也維持了詩風格的一致吧。
★ 作品資訊
作品連結:http://literature.award.taipei/21th/C4.pdf
作品:〈父親是臺北的戀人〉
作者:廖筱安
屆數獎項:第21屆臺北文學獎現代詩組優等獎